文明
首页 > 文明 > 作者略传

作者略传

乔治·杜哈曼(Georges Duhamel)一八八四年六月三十日生于巴黎,是八个兄弟姐妹中的第七个,他的父亲一生颠沛,到五十一岁才得到医学博士学位。离开巴黎大学才两年,小儿子乔治也进了校门。那位自学成功的老医生天性烦躁,不耐定居;乔治记得曾经跟父母搬过四十一次家。清贫而骚乱的童年,便是杜哈曼初期的经历。

一九〇二年,乔治·杜哈曼十八岁,中学毕业,专攻的科目是文学和数学。

从二十到三十岁(一九〇四——一四)杜哈曼在巴黎大学同时修习医科与理科,写最初的几册诗集与戏剧,徒步旅行欧洲,在“寺院”干印刷工作,在公立医院临诊,维持生活。

所谓“寺院”是几个青年学生的理想集团,大半是诗人,梦想过一种公共的隐遁生活,一面从事各人的研究与写作,一面把印刷作为自食其力的生计。他们在巴黎近郊克莱端伊(Créteuil)租下一所有大花园的屋子,设立印刷工场,承印书籍。大门上标着十六世纪拉勃莱的名句:“这里,请进来……这里,有的是栖枝和堡垒,可以抵御那可恶的谬误……进来,大家来锻炼深刻的信仰……”不久经济问题逼倒了这个理想集团,十几个月的历史,存留下来的只有一二十册印成的书,和许多现在已经成名的作家,如于勒·罗曼、查理·维特拉克与杜哈曼等。杜氏也在那边认识了白朗希·亚巴纳小姐,他未来的夫人。

一九〇八年,杜哈曼理科毕业;一九〇九年,又修完医科学程,得博士学位。从此到一九一四,他做着实验室工作,同时热烈从事文学活动:每年一部作品,三年中有三部剧本问世。

一九一四年大战爆发,杜哈曼志愿入伍(按第一次大战时,法国尚许医生免除军役),被任为二等助理军医。在五十七个月的长期军役内,五十个月都在前线,先在第一军的救护队,继而在自动救护队,终于升为外科队主任。

大战结束的时候,杜氏成绩是:经他救护的伤兵:四千名;由他亲手开刀的:二千三百名;三部战争文学:《殉难者行述》、《文明》、《动乱中的谈话》;一部默想录:《世界之占有》。

《殉难者行述》在一九一四——一六年间写成,过了九个月方始印行;《文明》的完稿期是一九一七年,一九一八年初版时用但尼·丹佛南(Denis Thevenin)的假名,据说一半是为书中有批评军事长官的地方,恐怕引起纠纷。结果这两册书都获得极大的成功,《文明》更受到一九一八年的龚果尔奖,立刻被译成各国文字,畅销一时的情形,仅次于巴比塞的战争小说:《火线下》。

他的重要作品,是以一个人物为研究中心的五部小说:(出版于一九二〇——三二年间)《午夜忏悔录》、《两人》、《萨拉伐日记》、《里昂街上的俱乐部》、《如此内心》,总称叫做《萨拉伐历险记》。内容偏重于心理分析,描写一个没有力量控制潜意识的人,据作者自白,是“发掘一个人的隐蔽世界,——精神领域。”短篇小说集最著名的有,《被遗弃的人们》。戏剧有《光明》、《战争》等五种。批评集有《诗与诗人》等三种。诗集有《伴侣》与《挽歌》两种。游记有《莫斯科游记》、《未来生活的景象》(美国游记)等。迄二次大战为止,杜哈曼全部的著作共计五十种左右。

一九三五年,杜氏被选为法兰西学士院会员。

返回顶部